官方微信

人物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现代科学仪器网» 专家访谈 »正文

2017中国光谱仪器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专家介绍—张树霖

2017-05-25点击:133


【核心介绍】2017中国光谱仪器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专家介绍—张树霖在中国,如果要是讲拉曼光谱,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在拉曼光谱技术的造诣是极高的,并且对拉曼光谱的研究享誉国际拉曼界。他就是荣获“拉曼终身成就奖”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树霖。2016年8月,第25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在巴西福  

2017中国光谱仪器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专家介绍—张树霖

在中国,如果要是讲拉曼光谱,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在拉曼光谱技术的造诣是极高的,并且对拉曼光谱的研究享誉国际拉曼界。他就是荣获“拉曼终身成就奖”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树霖。

2016年8月,第25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在巴西福塔雷萨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树霖荣获了拉曼终身成就奖,这是给予长期为拉曼光谱学及其应用的深层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的最高奖。“从1985年开始,张树霖教授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综合性的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专著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1928年由印度科学家C.V.拉曼发现的,拉曼也由此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散射效应是光的散射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效应,光的频率在散射后会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拉曼光谱来探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种探测方法的分辨率很高,很细微的差别都能探测出来。比如,目前拉曼光谱成像是唯一能够把一个生物体的单个活细胞成像的方法。

拉曼光谱学的发展和应用分三个阶段。在1944年以前,拉曼光谱仪利用的是汞灯光源,探测对象只能是化学物质。这一阶段的拉曼光谱学研究的总结性工作是中国人做的,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大猷。二战以后,拉曼光谱学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沉默阶段,直到1960年激光器的诞生。激光器作为拉曼光谱的光源,使得固体的拉曼光谱研究得以进行,拉曼光谱学领域的研究热度又开始上升。“固体拉曼光谱学研究需要有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物理学家黄昆在1952年出版的《晶格动力学理论》中打下的。第三个阶段是超晶格出现以来,固体拉曼光谱研究进入到纳米结构领域。这也是张树霖老师的主要研究方面,并在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张树霖——国家至上的拉曼巨人

1978年,各项研究工作渐渐开始重新启动,张树霖开始了拉曼光谱学的研究,那时用的激光拉曼光谱仪都是他自己组建的。

1985年起,张树霖开始集中于低维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低维材料超晶格的光谱特征谱一共有五种,其中有两种是最难得到的,很多年都没有成果,最后由张树霖团队研究出来。另外,研究人员根据纳米结构的性质,已经对纳米结构材料在理论上推出很多性质,但张树霖发现了其中8个与理论上的规律不一致的反常性质,并对其进行了解释。他的一系列研究使低维纳米材料的结构被了解得更加深入和正确。

2000年后,张树霖成为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国际执委会终身委员和2002—2004年的主席。2004年,以他为首的“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和2012年,张树霖先后出版了第一本中文和英文专著《拉曼光谱学与低维纳米半导体》和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

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面对国外的高薪厚禄,张树霖依然把自己交给了这个国家,在拒绝了国外的高职高薪后,张树霖毅然回到了中国,投身中国的拉曼光谱事业。为中国的拉曼光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如现在的很多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张树霖现在依然保持着健康朴素的生活作风,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中国科研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没有安养天年,然是选择继续工作,把自己毫无保留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根坚实的脊梁,国之工匠,民族之巨人。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权威资讯


点击排行

胡柏顺胡柏顺

1简介姓 名:胡柏顺性 别:男出生年月:1939-毕业...[详细]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