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 智慧医疗 »正文

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LAMOST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2017-05-25点击:165


【核心介绍】1996年5月22日,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发明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通过国家科委的审  
   1996年5月22日,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发明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通过国家科委的审定。这一技术攻克了天文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野无法统一的难题,被誉为天文望远镜的一次革命。
  

LAMOST全景图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是中国大陆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一种大型天文望远镜。应用主动光学技术控制反射改正板,使它成为大口径兼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由于它的大口径,在曝光1.5小时内可以观测到暗达20.5等的天体。而它的大视场,在焦面上可以放置四千根光纤,将遥远天体的光分别传输到多台光谱仪中,同时获得它们的光谱,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提出项目
  
  中国天文界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了以2.16米、1.56米光学望远镜、1.26米红外望远镜、太阳磁场和多通道望远镜、13.7米毫米波、米波综合孔径、以及甚长基线干涉射电望远镜为代表的天文学实测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天文研究的开展,提高了中国天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
  
  为了天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天文界分析了当代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天文学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提出了“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建议列入“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学工程计划。它瞄准了涉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中诸多前沿问题的大视场天文学,抓住大规模光学光谱开拓的可贵机遇,以新颖的构思、巧妙的设计实现了光学望远镜大口径兼备大视场的突破。随着项目建设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完成,它将使中国天文学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在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苏定强为首的研究集体建议,得到了天文界广泛的支持,由中国科学院提出,经过反复论证,于1996年列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1997年4月得到国家计委关于项目建议书的批复,1997年8月29日得到国家计委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LAMOST球面主镜MB  
  运行成果
  
  在试观测期间,利用LAMOST获取的光谱数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初步研究成果,例如:在银河系中发现了17颗新的贫金属星候选体,其中一颗为极端贫金属星;在河外星系仙女座大星云(M31)中发现36个被证实有行星状星云特性的天体等。2011年10月,LAMOST先导巡天正式启动。截止到2012年6月先导巡天结束,对外发布高质量光谱数据48万余条,为国内外天文学家开展更多的天文科研工作,探索宇宙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2012年9月LAMOST开启了正式光谱巡天的新篇章,作为大口径兼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LAMOST的光谱获取率再创新高,截止2013年5月底,正式巡天共成功观测了800个天区,符合巡天标准的光谱(信噪比大于10)达到110万。与世界其他光谱巡天项目对比,充分展示了LAMOST获取天体光谱的优势。
  
  编辑点评
  
  安放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成为我国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中,在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是居于国际前沿的大科学装置。它使我国天文学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居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原标题:世界口径最大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来源:凤凰江苏)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订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