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 企业 »正文

山东青岛力争在5年内成为世界海洋传感器之都

2017-09-22点击:182


【核心介绍】日前,山东青岛市政府与山东大学共同筹备设立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目前该院已经进入正常运转。该  
   日前,山东青岛市政府与山东大学共同筹备设立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目前该院已经进入正常运转。该院将围绕将青岛建设成为国际海洋传感器之都的目标,引入国际一流海洋传感器企业和大学,通过合作进行研发、生产和人才培训,引领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孵化国内外创新型成果,发展战略性智库功能,推动海洋传感器的国产化。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吴锜与美国海鸟科学公司总裁CaseyMoore签订合作意向书。
   国家“千人计划”吴锜教授在山大海洋研究院成立了海洋传感器研究中心,作为海洋研究院下属的研究室。青岛市政府与山东大学共同筹建的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则以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海洋传感器研究中心为核心,引入国内外一流传感器企业和研究机构,由公共服务平台、海洋传感器智库、共用仪器和检测平台,以及若干研究中心组成,由吴锜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目前该研究院办公场所正在装修,但工作已经开展。
   国外20年未更新国产化程度低
   “目前的海洋温、盐、深、流速等物理传感器技术已经近20年没有更新换代,其响应时间慢、体积大、功耗大、重量大、成本高、非环保等缺点已经阻碍了海洋观测的需求和许多新的应用开展。 ”该研究院的博士鞠鹏说。此外,海洋化学传感器、海洋微生物传感器也都存在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完整的微生物数据库,适合长期海洋监测的便携、低功耗、原位、实时、快速、精确的海洋微生物传感器也未有相关产品。
   市场空间大加工技艺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的海洋传感器仍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经历了靠购买国外的主要元部件从事系统集成到模仿国外的技术路径从事国产化制造的过程,虽然在过去20年里也做出了样机,但是性能、尤其是稳定性还缺乏竞争力,无法达到国际水平。
   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传感器市场为2070亿元,预计到2021年可以达到5937亿元。世界智能传感器市场2015年已经达到1万亿元,在2016-2020年间,可以达到20%的年复合增长率。因此,传感器的需求量极大,在全球也具有广阔的市场。
   “1+N”引入国内外一流合作伙伴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采用“1+N”的方式,以山东大学的海洋传感器研究中心为核心,引入国内外一流的海洋传感器企业和研究单位,开展创新性研究,基于创新的光电集成芯片和光学传感原理合作开发下一代芯片级海洋传感器。同时,建设海洋传感器研究、加工、测试、校准与产业化的平台,培训海洋传感器领域的专业人才,孵化国内外创新型成果,发展战略性智库功能,推动海洋传感器的国产化。
   在国际合作方面,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目前已经与美国海鸟科技公司 (Sea-Bird Scientif-ic)、加拿大RBR公司和加拿大4-Deep水下成像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将集合世界一流的传感器企业和用户,成为一站式的采购中心,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力争在5年内将青岛打造成为世界海洋传感器之都。
   推进“两用”研究助力中国制造2025
   未来,研究院将基于创新的光电集成芯片和光学传感原理,基于光电集成芯片技术,依靠15年前发展成熟的集成电路的制造设备与工艺水平和在中国国产化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水平,结合我国已搭建起的芯片产业链,通过国内外的密切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级海洋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传感器,并且实现微型化与国产化,推进“两用”研究,进一步将海洋传感器开发应用到高端智能装备的制造领域,加速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依托的高端智能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此外,研究院还将以开发智能传感器为契机,带动智能装备和信息化,形成信息与高端装备制造的群居效应,并最终形成产业园。除了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同样的传感器也可以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工厂、智能农场等领域,为实现“中国制造 2025”提供技术保障。
   编辑点评
   目前国内的海洋传感器仍主要依赖进口。虽然在过去20年里也做出了样机,但是性能、尤其是稳定性还缺乏竞争力,无法达到国际水平。青岛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以开发智能传感器为契机,带动智能装备和信息化,并最终形成产业园。
   (原文标题:青岛将打造“海洋传感器之都”)
  (来源:青岛晚报)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订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