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成监测网络 全方位把控空气污染
【核心介绍】(图片源于中国日报网) 从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悉,监测总站今年将实施全国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工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年底前实现县级以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联网共享。此外总站将建立健全空气重污染应急监测机制,指导建立东北、西北、成渝、华中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区域中心,全力做
从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悉,监测总站今年将实施全国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工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年底前实现县级以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联网共享。此外总站将建立健全空气重污染应急监测机制,指导建立东北、西北、成渝、华中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区域中心,全力做好G20峰会空气质量预报保障任务。
据了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今年将围绕水、气、土污染防治,抓好国家环境监测事权上收等改革任务落实。按时保质完成2016年现有国家网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和土壤监测站(点)布设调整和上收任务,抓好60个国控水站新建工作。实施全国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工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年底前实现县级以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加快推进全国污染源数据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为全国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督促企业达标排放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技术支撑。
2015年元旦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6项指标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31个省(区、市)全部完成省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32个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全部完成市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在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9个重点城市源解析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又有26个重点城市开展源解析工作,已分3批次完成了22个重点城市源解析结果论证。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试点开展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在水环境监测方面,除组织对国控断面和规划考核断面每月进行水质监测、每天6次实时公布国家水质自动站监测结果外,环保部开展了国控地表水点位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工作,将“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由972个调整到2700多个,全面覆盖地级以上城市水域。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由301个扩展到419个。
空气质量安全值得我们思考,伴随着国家新一轮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全面建成,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和改善。
(图片源于中国日报网)
从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悉,监测总站今年将实施全国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工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年底前实现县级以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联网共享。此外总站将建立健全空气重污染应急监测机制,指导建立东北、西北、成渝、华中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区域中心,全力做好G20峰会空气质量预报保障任务。
据了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今年将围绕水、气、土污染防治,抓好国家环境监测事权上收等改革任务落实。按时保质完成2016年现有国家网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和土壤监测站(点)布设调整和上收任务,抓好60个国控水站新建工作。实施全国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工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年底前实现县级以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加快推进全国污染源数据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为全国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督促企业达标排放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技术支撑。
2015年元旦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6项指标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31个省(区、市)全部完成省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32个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全部完成市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在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9个重点城市源解析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又有26个重点城市开展源解析工作,已分3批次完成了22个重点城市源解析结果论证。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试点开展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在水环境监测方面,除组织对国控断面和规划考核断面每月进行水质监测、每天6次实时公布国家水质自动站监测结果外,环保部开展了国控地表水点位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工作,将“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由972个调整到2700多个,全面覆盖地级以上城市水域。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由301个扩展到419个。
空气质量安全值得我们思考,伴随着国家新一轮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全面建成,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和改善。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订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