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健康强国”战略 生物医用材料迎来万亿市场
近日,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开辟了碳纳米管在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再次惊喜地展示了碳纳米管在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巨大潜能。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让无数行业人瞄准这个新兴产业。此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其中包括进一步促进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十三五”关键时期,一直备受瞩目的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注定会迎来发展新浪潮。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作为一种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生物医用材料现在已经成为了当代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医用材料已经成为了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近几年来,有关医用材料以及医用材料在高新医疗技术领域应用研究相关报道层出不穷。
国外医用材料产业庞大 铸造行业垄断势头
据统计,生物医用材料在预计2009-2020年市场CAGR可保持15%左右,2015年世界市场可达US50余亿元,2020年达US40余亿元,与此同时带动相关产业(不含医疗)新增产值约3倍,2015年和2020年直接和间接销售总额分别可达4×US50亿元≈US200余亿元,和US560余亿元
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国家是美国,2010年它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消费全球产品的37%,年增长率约8%;而凭借经济发达,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健全,欧盟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29%;亚太地区是全球第三大市场,占有18%的市场份额,其中日本是亚-太地区医疗技术最先进且发展最快速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消费国,我国和印度则最具备成长潜力与空间。
不同于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已形成“寡头”统治的局面,全球市场也呈现类似的格局。2009年,排名前50位的跨国大公司占有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88%,其中排名前25位的公司占有75%;高市场竞争力,保持优势,世界医疗器械行业的兼并和整合一直在进行,仅1998-2009期间,美国行业年均兼并收购达200起,行业集中度或垄断度不断提高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隶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所占医疗器械市场份额超过40%。作为高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医用材料已经进入1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其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预计在未来20年内,生物医用材料所占的份额将赶上药物市场,成为1个支柱产业。值得行业期待。
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回避风险,发展壮大企业,国外跨国公司已从最初的较单一产品生产,通过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和并购其它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生产线延伸和扩大,实现多品种生产。生产和销售国际化是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的突出趋势。几乎所有生物医用材料的大型企业均是跨国公司,其销售额的相当部分来自国际市场,如2010年美国强生公司,销售额为40%(US2亿元),BostonScientific销售额为46%(US.9亿元),2011年美敦力销售额为43%(US.37亿元),均来自境外市场。为开拓国际市场,跨国公司通过向境外技术和资金输出,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研发中心,就地生产和研发。同时,为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不断制定和发布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的国际标准。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强烈依靠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支持及经济实力。美国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得力于其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软件开发等领域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撑,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发达国家依靠其顶尖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实力,主要生产技术含量高的生物材料和植入器械,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企业已逐渐向海外转移,因此其技术装备非常先进。最先进的检验设备在大公司中也随处可见。先进的技术装备确保了其产品的先进性及市场的垄断地位。
国内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见证产业从“量”到“质”的飞跃
纵观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国情现状,到2025年和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例将分别达到12%和25%。因此大力发展医用新材料和医用植入器械产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高端产品70%以上靠进口。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水平 低,80%-90%的成果仍待在实验室;同时,缺乏产业化接轨机制,融资渠道不通畅,缺乏成果产业化及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相应的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机制,未能形成统一的全面规划和管理机制,;政策法规不健全,产品注册时间过长,处理效率低,一些政策规定和灰色的行规不利于中资企业的发展。
通过对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整体分析可知,当前医用材料制品急需向规模化、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化、产品高端化、产业融合化、区域集群化和布局国际化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大趋势。在全球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结构急需优化,产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深入研究生物材料的表面/界面,发展表面改性技术及表面改性植入器械,是现阶段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为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升级是其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生物医用材料隶属于医疗器械产业,其发展备受政策支持。响应健康强国伟大战略思想,医疗器械“十三五”规划明确将重点聚焦支持生物医用材料,我国已进入医用材料研发应用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个产业改革关键时期,谁能够瞄准先机,抢占市场便显的格外重要。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订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