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 第三方检测 »正文

支付宝变成了“支付鸨” 媒体:当先锋也要有底线

  来源:澎湃新闻网2016-12-06点击:233


【核心介绍】支付宝变成了“支付鸨” 媒体:当先锋也要有底线,支付宝 芝麻信用 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 网络社交"/>  

(原标题:支付宝圈子探问互联网社交伦理与商业道德底线)

支付宝变成了“支付鸨” 媒体:当先锋也要有底线

支付宝变成了“支付鸨” 媒体:当先锋也要有底线

支付宝圈子截图。

近日,支付宝推出圈子功能。其中的“校园日记”与“白领日记”两个圈子,是针对大学生和白领人群的圈子社交产品。并且,支付宝设置了一条规则:只有女性有发帖权限,男性用户只能点赞、打赏和评论,且芝麻信用低于750分的用户也不允许评论。并且,圈子中出现了不少女性用户的大尺度照片,在上周引发了关于网络社交与道德的争议。网民调侃:这回支付宝变成了“支付鸨”。

中国青年报的《支付宝不雅图片事件背后:网民拒绝“拜金主义”式社交》一文提及,支付宝团队人员介绍“之所以要启动类似圈子的尝试,是因为在中国一直没有一个特别适合社群运营的产品形态,并且社群圈子也一直缺少一个让人和人之间建立信任的介质,我们认为支付宝的实名和信用体系有着天然的优势,并且基于对4.5亿用户的画像能够更加精准地聚拢有相同爱好、共同需求的人”。

作者朱立雅认为,这一解释更靠近“圈子”二字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熟人社交里,人们因“同”而聚在一起,相同的志向、相同的爱好、相同的认知等都可将人们划为某个圈子里的共同伙伴。而在陌生人的社交中,人与人之间建立沟通与了解的前提,很多时候犹如相亲一般,外貌、学历、收入等若符合自己的要求和追求,便还会有进一步了解一个人内在的机会。倘若均不符合或稍有牵强,只好深表遗憾或待定。支付宝这条规则是否是在变相推崇“拜金主义”式社交,这也是许多网友所提出的质疑。

央视微信号的评论文《支付宝的“圈子”,圈得住人吗?》则指出,社交一直是阿里的心病。“圈子”用意很明显,用靓照为诱饵,撬动阿里社交生态,同时也进一步激活信贷业务。就商业逻辑看,如此一石多鸟似乎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商业逻辑背后跟着平台伦理。产品设计不能围着荷尔蒙打转。

而在建设信用体系的过程中,诸如支付宝这样的平台,集消费数据、金融数据、地址身份数据于一身,“位高权重”,俨然数据堡垒,已经构成市场化征信中的重要一环,作者呼吁“请让信用分‘高级’些,让‘信用’有信用”。

文章指出,支付宝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资源,恰恰因为它过于强大的用户黏性,让社会对它有了更大期待。因此它必须有其应有的社会责任自觉,“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平台要有先锋意识,也要有底线意识,懂得开发新功能,更要懂得履行自身的平台责任。以用户为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出色,方能不low。”

  (来源:澎湃新闻网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订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