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PO等3年 电商生态圈小公司期待政策松绑
(原标题:一个IPO等3年 电商生态圈小公司期待“政策松绑”)
IPO开闸泄洪,先从水库游到资本大海的究竟是大鱼还是小虾?
12月28日上午,20多家电商服务商ISV(独立软件开发商)集中在上交所“踩点”IPO流程。他们的核心关注点不是观看当天挂牌的元祖敲钟,而是在与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沟通时尽可能多的搜集上市政策风向,为自己公司的主板IPO铺路。
来看看他们都关心哪些问题——一个电商服务商问,“我现在已经挂牌新三板了,转主板需要先从新三板退出来,再走一遍上市流程,那我和没有挂牌新三板的公司相比有什么政策优先吗?”另一个问,“我们服务商这种互联网新兴企业,前期体量小,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硬性的财务指标上有没有比较接地气的门槛?”
上交所相关人士的回答则是,“目前整个市场在支持互联网企业方面可能要做更大的改善和完善。但商家在资本市场对接的过程中,上交所会帮大家做好贴心的专业服务。”
这群服务商的身份是为电商企业提供从IT技术、后台管理,到营销与金融服务的第三方。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规模达到19800亿元,年增速58.4%。其中,围绕阿里的电商服务业规模达到12665亿元,连续4年增长率均超过60%。去年5月宝尊电商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将电商ISV这个群体推上舞台,上市意愿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不断高涨。
今年7月份开始,IPO市场活跃起来,沪深两市一共新增了50多个IPO案例。上交所发行上市部相关人士结合近期房产市场趋势、货币流动性、IPO趋势等因素判断,未来3-5年将迎来一个IPO黄金期,新增上市企业有望冲到3000多家,加上已上市的将一共达到6000家,与纽交所体量相当。
主板上市无外乎三条路,要么直接IPO,但严苛的条件对于这些中小公司来说好比门前的一座山;要么重组上市,今年政策风向突变,证监会收紧了借壳上市通道,壳资源在市场上炒到10-20亿元身价,让小公司望而却步;那么只剩下一条路,就是先挂牌新三板,再转主板上市。由于美国市场比较克制的市盈率和陌生环境,没有多少小公司会步宝尊电商后尘,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都说新三板对标纳斯达克,我们还在观望要不要转主板上市,考虑的不只是融资,更看重这个市场带来的品牌效应与资源。”郑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杭州美登科技CEO,公司为淘宝天猫商家提供打折促销、营销活动等后台支持,在淘系商户中覆盖较广。
“我们终于有一些机会可以直接和七匹狼的董秘沟通起来,和市场总监沟通起来,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另一家新三板挂牌服务商北京喜宝动力(为商户提供营销与数据分析服务)负责人认为,去年市场火热时,很多投资机构主动进来,为他们牵线搭桥推荐了一些大品牌客户,这些优质资源是新三板带来的一个收益。
但当他们想谋求更大发展和更高市值,从新三板转主板时,却面临不小的困难。首先从时间窗口看,走完主板IPO流程前后大约需要近3年。这个时间段中,除去财务硬性指标,这些中小互联网公司一方面要面临万一业绩下滑不再符合IPO资质的风险,还要想方设法让审计员理解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数据。不止一家拟上市企业负责人抱怨,单是一个收入确认问题,就很让人头疼。因为现在的审核标准还是按照传统工业企业、讲究资产规模那套玩法,不太适应于复杂的互联网公司。
这也是阿里巴巴4月份成立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的初衷,以平台身份做背书,帮助电商生态中的这些淘品牌、中小服务商去和证监会、交易所和券商沟通,力求加快IPO申请的节奏、降低难度。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订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