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期刊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期刊首页» 王大珩专题 »正文

王大珩院士在闭幕式上的讲话(21世纪现代科学仪器与生命科学研讨会)

2016-03-15点击:822


【核心介绍】王大珩院士在闭幕式上的讲话A Speech on the Closing Ceremony of Conference of Life Science and 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   

王大珩院士在闭幕式上的讲话

A Speech on the Closing Ceremony of Conference of Life Science and 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 in 21st Century

 

(200162)

 

各方面的同志都对这次会议很感兴趣,觉得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我还是讲几句老话,听了报告后的一点感受。

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认识世界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认识新的世界,发现新的现象,找出新的自然界的规律。还有一种认识世界是通过对生产过程各种情况的了解,对现场的情况的认识,进而控制生产,达到所需要的品质、质量、效果。可以这样说,头一种认识世界是带有认识世界的原创性,从科学技术上说是认识的上游。在生产技术上认识世界,甚至改造世界,可以称为认识的下游,这并不是说认识层次上重要不重要,下游重要性并不比上游低,长江的下游就比上游宽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仪器是信息的工具,起主要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分以下几方面,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和转换、信息的表达形式、信息的经营(有了信息用它做什么)。仪器更主要的作用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转换和信息的分析。今天的几个报告里像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中表现它的水平的一个方面就是信息的获取,它采取各种方式达到所需要的要求,获取的信息还是原材料,要经过分析、处理得到所需要的特征。过去这个工作主要靠人来做,当前信息技术时代,许多工作可以用仪器和机器来做。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用现代信息处理工具(电子技术,计算机)不但能显示你所需要的特征,而且可以用它来发现规律,发现新的现象。今天,可以作为“聪明人”的助手,在许多新发现上要靠信息处理来完成。

仪器的现代化,这样概括它:仪器获取信息,首先获取人们所需要的测量对象的参数,经过信息处理,结果达到人能看见的容易表达的形式。仪器还有新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起到信息处理的效果,有时还会发现新的现象。今天从整个科学技术上说,不管是哪个方面都与认识世界需要的工具分不开。特别是在新兴技术方面,今天能取得的高效率的成果,空前的成果,是因为采用了具有最新技术的工具。从学科上,比如生命科学或某一专业,笼统说也可以,在这样广大的领域,下游涉及到农、医、人类的生存等方面,仪器必然占有特有的地位。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是原始事物的发现,但另外方面,之所以能发现,必须要使用最好的设备使工作前进。中国有一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些发现是器的改进,有些发现就是研究学科过程,表现“器”的本身。比如,获得诺贝尔奖项目中,除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外,有许多是研究的方法和设备的原始性和创造性,使它不但对当时某些学科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它的出现,开辟了许多新的学科领域,所以作为学科发展:一是本身规律的发现;二是工具的创造。作为科学工作者,它的学科的重要程度,就看它从上游流到下游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在提高整个科学水平、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改造世界方面能起多大作用。

我常讲科技工作者是生产力的尖兵,正如小平同志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着重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到先导和主导作用,作为纯粹科学或基础科学工作者,还有一个任务,除对原始事物的发现外,还要时刻记住我们的工作如何在下游起作用。好比一个部队的尖兵,除了开辟道路以外,还要想着后面的大部队如何跟上来,这样才能起到尖兵的作用。这种形势常常借助设备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去,实验方法也跟着传下去,这时设备就不仅是实验室专用设备,而是成为更多人使用的设备,设备也就进入了市场。科学仪器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一方面生命科学本身发展需要在设备和手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看你这个工具能否往下传下去,从上游到下游。今天我在这里不妨说,科学研究面向产业化,在我国是薄弱环节。尽管863计划提出来了,小平同志还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是有针对性的,就是要把科技成果用到产业化上去。从仪器制造的角度来看,我们在给科技部的仪器调研报告中,把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所需要的仪器放在了重要地位。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科学家、实业家、科技管理工作者,有高等学校同志也有中国科学院的同志参加。过去开研讨会局限于学术领域,这次会议把学科交叉的仪器作为一门技术、一个工程和一个学科领域结合起来,这样开法很有新意,也说明这次会议有它一定使命。现在仪器调研组正在进一步为仪器规划提出建议,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得到一点启发,提出一点建议。生命科学仪器、科研和工业怎么发展,初步有一个设想:是不是作为过渡时期,对于有些急需的、共同性的、影响全局性的且在当前是比较薄弱环节的要得到政府的特别支持,像科技部抓863计划那样,为了把上游和下游联合起来,形成科技研究中心或工程中心。想借此征求大家意见,今后怎么搞法。

中国科学院在搞知识创新工程体系,从科学院角度主要是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两方面,成为工程体系看做是促进科技发展的群体。所谓工程,各方面的条件都要具备,生产力有三要素,一是人;二是工具;三是环境条件。工程体系中人是主要的,工具也是主要的,培训、社会环境也很重要。在这个工程体系里,我曾向中科院路院长提出,必须把仪器的发展结合创新工程研究的需要作为一项主要措施。过去因国防上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对仪器是重视的。中国科学院在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的研究中要考虑生命科学仪器的手段,应该要作出适当的安排,这不仅是科学院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要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明确目标,确定有所为有所不为。仪器不仅要看到上游,还要面对下游的要求,没有上游就没有下游,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什么都做。但作为立国之本的要有所为,对于影响综合国力缺之不可的不能不搞。要做的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依靠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去换取别人的特色,这才是市场经济。

有些企业家说得好,开始做不一定做技术水平高的,要做有市场需要的。这也是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但也不能放弃源头研究工作,上游不搞,下游就没有您的份。有些高水平的开头工作你做了,才能买到高水平的产品,自己不搞,仅靠买,人家会卡你或是会受骗上当的。

在科学技术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与产业上有所为有所不为相提并论。在科学技术上,上游多搞一些有所为,下游就可以少一些有所为,有些东西买是划算的。你有高水平的本领,就受人尊敬,不受人鄙视,这样就能相互交易。高技术的东西,也不一定都产业化。过去军品上受限制,现在科学技术上新技术方面也受人家限制。像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方面,对我们国家来说是整个命脉所系,必不可少的东西,这方面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做全面打算。我们要在高技术方面,基础科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确实作为第一生产力,应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我国在微电子技术这方面有很大的经验教训,最基础的东西注意不够,基础设施靠买,做出来是表面先进,内部的元器件绝大部分都是买外国的,人家一卡你就完了。信息时代之后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时代,我们要注意抓好基础设施和手段,并过渡到产业化。

这次会议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继往开来,在抓好生命科学技术手段这一重要问题上起到促进作用。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权威资讯


点击排行


行业标准


相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