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 企业 »正文

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生命科学领域提名36人

2017-05-26点击:317


【核心介绍】2016年度科学中国人人物生命科学领域提名36人,这些在什么科学领域有着贡献的人物从事着不同的行业,  
   2016年度科学中国人人物生命科学领域提名36人,这些在什么科学领域有着贡献的人物从事着不同的行业,也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尽心尽力。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杰出的人物是谁?在不同的行业有着怎样的成就和成绩。
   1。高福
 
        人物简介: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牛津大学客座教授等职。1961年11月生,山西人,英国牛津大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领域研究,2016年连续推出了数个重量级进展。揭示了埃博拉病毒糖蛋白(GP)结合它的内吞体受体NPC1的机制,为设计出阻止病毒进入的治疗抑制剂奠定了分子基础;发现了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睾丸损伤并最终导致雄性不育;从中国第一例寨卡康复病人体内鉴定出高效、特异的寨卡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在全球首次对其治病机理进行了解析。2016年获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入选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2017获第三届树兰医学奖,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陈全胜
 
       人物简介:   陈全胜,江苏大学教授,兼任Food Sci Human Wellness编委、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等职务。1973年9月生,安徽桐城人。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在建立食品智能化评价新方法,突破食品光谱、成像检测技术的理论瓶颈,探索食品安全的快速无损检测新思路等方面有诸多创新成果。如建立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食品智能化评价新方法;突破基于光谱和成像技术的食品快速无损检测理论瓶颈等。成果得到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KS Suslic教授在内的国内外同行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近5年累计发表SCI论文61篇,所有论文SCI他引累计836次。注重核心技术研发,部分成果已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先后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ProSPER.Net-Scopus Young Scientist Award(国际性学术奖励)、“SCOPUS中国青年科学之星”等国内外奖励、荣誉和称号。
   3、程功
 
       人物简介:
   程功,清华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媒介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1981年3月生,山东省济南人,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长期致力于蚊媒病毒感染传播机制与抗病毒免疫研究,从分子层面阐明多种重要蚊媒病毒感染传播的分子机制及宿主免疫保护机制,取得了一系列的具有创新性和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PLoS Pathogens》等专业领域顶级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首次报道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分子机制,并根据发现的靶点研发各种新型疫苗干预措施等。成果多次被《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研究工作已被世界同行认可,处在世界前沿。获第三届树兰医学青年奖、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Grand Challenge 青年科学家,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育计划等。
   4、董爱武
 
       人物简介:
   董爱武,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主任。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植物表观遗传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中国遗传学会植物与基因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1970年9月生, 吉林人,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
   提名理由:
   她的研究与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及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她系统阐述了组蛋白H2A/H2B分子伴侣NAP1家族、H3/H4分子伴侣ASF1以及染色质重塑因子INO80的生理功能,研究了这些重要表观调控因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分子机制。她不但揭示了植物组蛋白H3K36甲基化修饰的生理功能,还为农业生产和生物技术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她带领团队获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深入探索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上海市“曙光”学者等荣誉。
   5、杜忆
 
       人物简介:
   杜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2月生,重庆人。北京大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
   提名理由:
   她在复杂场景下的听感知和言语感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她通过跨物种、跨层次的技术手段,揭示了听感觉运动门控认知调节的神经机制、语音分离和识别中的听觉空间和非空间特征整合及特异性调节机制,以及在嘈杂环境中促进言语识别的跨通道感觉运动整合的脑机制;她在听感觉运动门控、听觉特征和空间加工以及语音感觉运动整合方面取得了在国际同领域非常重要的学术成果;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其中5年影响因子大于7的6篇。 获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6、何际平
 
       人物简介:
   何际平,北京理工大学千人特聘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1955年4月生,上海人,美国马里兰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
   提名理由:
   他为人类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开辟了一条康复之路。他长期从事生物神经控制与神经康复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柔性微电极,猕猴运动功能训练,神经元群体的多通道实时记录和分析,运动和传感信息编码,脊髓硬膜外电刺激以恢复截瘫病人行走功能,柔性可穿戴式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和控制等相关领域产生了丰富研究成果。作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神经连接与脑控制研究中心主任、IEEE senior member、ICME 理事等,被列入科技与工程名人录、健康与医学名人录和美国名人录。获亚利桑那州年度发明奖、科技与工程名人录等荣誉。
   7、胡卫平
 
       人物简介:   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等职务。1964年10月生,山西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在创造力、教育心理、科学教育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曾被国家领导和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他构建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层级结构模型,系统研究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模式,并被教育部采纳;提出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建立了300多所学校的教学实验基地,探索了四种儿童青少年创新素质培养的有效模式;基于聚合科技和协同创新思想,提出并实施了科技支撑教学研究,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科技支撑教学的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构了科学创造力的结构模型,开发了在国际上使用最广的科学创造力测验,并系统研究了科学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SCI刊物20余篇。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个奖项。
   8、李楠楠
 
       人物简介:   李楠楠,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研究员,1983年4月生,河南人, 德国慕尼黑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博士
   提名理由:
   他2012 年于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 年作为重庆市高层次引进人才进入西南大学工作。长期从事植物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的研究,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经济作物油菜为主要研究对象, 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作物营养生理学等知识和手段,分析植物在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 物胁迫(如重金属污染胁迫, 营养元素缺乏胁迫)等方面的特性,尤其是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机制的研究工作。 申请人先后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高水平期刊《PLoS Biology》,《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Cell Physiology》以及《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等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9、李珊珊
 
        人物简介:
   李珊珊,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982年2月生,湖北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在细胞代谢和组蛋白修饰方面取得了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他首次在酿酒酵母里发现了丙酮酸激酶可作为蛋白质激酶催化组蛋白H3的磷酸化,并且发现丙酮酸激酶可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体,并命名为SESAME;SESAME通过磷酸化组蛋白H3T11来调控细胞代谢酶的表达而影响细胞代谢,阐明了细胞代谢和表观遗传的双向调节机制。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发表SCI论文23篇,包括国际权威杂志Molecular Cel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Oncogene,Oncotarget等,其中一作或通讯作者文章16篇,总引用51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2项;2011年获江西省年度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5年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并于2016年入选第六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和“楚天学者计划”。
   10、李松林
 
       人物简介:
   李松林,温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温州大学神经科学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1964年9月生,江西南昌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
   提名理由:
   他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首次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是促进中风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重要信号分子,脑卒中有关的神经元再生和修复的基因及分子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脊髓损伤、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有密切关系;首次发现并阐述脑中风周围组织神经细胞重建和再生的域区,该成果以封面形式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Experimental Neurology。其创新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多篇第一作者的《自然神经科学》研究亮点论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等荣誉。
   11、林炳承
 
       人物简介:   林炳承,1944年11月生,祖籍宁波,长于上海,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微流控芯片领域著名学者,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学术带头人和推动者。
   提名理由:
   林炳承1990年代后期起带领团队开展微流控芯片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研究,并对学科建设、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作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为我国微流控芯片事业的快速崛起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杰出贡献。林炳承还是我国毛细管电泳研究的开拓者,主导了1990年代国际一流的基因分型和手性拆分研究。毛细管电泳是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技术。林炳承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已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中文著作7部,英文著作、专刊6部(期),持有微流控芯片等领域专利7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12、刘健康
 
       人物简介:   刘健康,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亚洲线粒体研究与医学学会理事、中国线粒体研究与医学学会理事及候任会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由基分会副会长。1956 年 1 月生, 陕西人,。
   提名理由:
   他在线粒体生物医学上有着较高的造诣,作为院长,他带领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使西安交大生命科学领域进入中国研究机构 50 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入选 ESI TOP1%学科。他致力于自由基生物学与线粒体代谢研究, 揭示了大脑衰老和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过程中的线粒体损伤与修复机制,提出线粒体营养素理论和应激通过促进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导致衰老促进假说并首次提出单胺神经递质的非受体调节性抗氧化作用及在帕金森氏病中的作用机制 。主持科技部973课题和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面上项目及与瑞士雀巢公司和帝斯曼公司,美国安利公司,法国梅里埃研究院等多个国际合作课题。发表 SCI 论文 160 余 篇, 入选爱思维尔“2014 年、2015 年及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13、刘培贵
 
       人物简介:
   刘培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理事会理事长(会长)等。1953年10月生,山西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硕士。
   提名理由:
   刘培贵3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研究,特别是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稀缺濒危、价格昂贵的块菌(松露)等类群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深入研究,为保护和扭转我国块菌等珍稀类群的濒危现状,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开拓性工作。针对科学与产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了关键科技壁垒,推进了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了菌根菌育苗与检测实验室和我国首个块菌种质资源圃;拥有5项发明专利及成熟的菌根合成技术和种植精细管理技术规程,发表论文109篇,出版专著6部,国际会议论文集1部,专业会议报告41个,培养硕、博士、博士后28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4项。
   14、刘仁义
 
       人物简介:
   刘仁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70年1月生,湖北人。美国乔治亚大学遗传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从事植物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研究10多年。通过分析转录组测序,基因组重测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DNA甲基化测序等高通量数据解决植物发育,抗逆,表观遗传以及分子进化领域的重大问题。主持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项目等。其领导的研究组开发的生物信息学软件ITIS于2015年发表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国际主流科研杂志Science, Molecular Cell, PNAS, Plant Cell, Genome Biology, EMBO Journal, 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2016年度科研产出突出。 其中Li et al。 (2016) PNAS文章发表以后被多家科研网站和上海科技报作为重大科研成果报道。
   15、刘文
 
       人物简介:   刘文,厦门大学药学院教授。1980年6月生,湖南衡阳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学博士。
   提名理由:
   作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的入选者、福建省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文在表观遗传学和药物筛选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第八届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他揭示了第一个能去甲基化组蛋白H4赖氨酸20单甲基化的去甲基化酶为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PHF8蛋白;发现了去甲基化酶JMJD6能远程调控基因转录延伸及其去甲基化组蛋白和RNA的双重酶活性;合作研究揭示了非类固醇抗炎药Sulindac通过作用于核受体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所调节的信号通路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形成,以此为基础发现的抗癌小分子获得了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批件。
   16、吕晓迎
 
       人物简介:
   吕晓迎,东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委员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青年千人等计划评审专家等。1956年5月出生,河南人。德国弗莱堡大学牙科医学博士、博士后。
   提名理由:
   她是我国从事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和生物相容性研究的先驱科研工作者之一,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合作开发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仪将为肢体瘫痪病人的运动功能康复带来变革,并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015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医学组)”。组建“南京神桥医疗器械”创业公司,推动成果产业化进程。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320多篇,8篇被BioMedLib评选为相关研究领域中十佳论文,9篇被评为年度表现不俗论文,1篇评为Biomaterials“引领性观念论文”(每年只有1%左右当选),且连续三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受邀做大会邀请报告和主题报告14次;申请和授权专利37项(含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17、罗亮
 
        人物简介:
   罗亮,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任美国康涅尼格州中美医药开发协会会长。1979年9月生,湖北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专业博士。
   提名理由:
   他对导电高分子材料了如指掌,也与新型药物控释材料斗争到底。在读博期间,他研究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Poly的制备与表征,并利用此材料在温和条件下合成出具有石墨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后针对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单分子导电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作为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研发部研究员,负责新型药物控释材料的开发。回国后,他结合中国医药市场需求,继续研发出新的缓释药物制剂,已申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技术专利。多年来,他参与多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与创新成果,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论文。2015年入选第十一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09年获美国化学会研究生旅行基金奖等。
   18、彭凯平
 
        人物简介: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与东亚研究终身教授。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等职。1969年2月生,湖南人,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以文化心理学研究著称,归因文化差异研究受到高度评价。他也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是伯克利-清华高级心理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心理学系的创办主任,为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承担“973”重大攻关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220多篇;出版中英文著作8部;获美国社会心理学会最佳论文奖、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曾获评全世界论文引用最多的中青年社会心理学家等;2015、2016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十大心理学家榜单”;2016年当选人民网健康中国年度十大人物。
   19、田小利
 
        人物简介:
   田小利,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循环等杂志编委,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等职务。1963年6月生,河南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在衰老及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有诸多创新贡献。如发现现了一个新的调节血管新生的基因AGGF1,发现它是先天血管畸形的致病基因,提出了“血管新生增加是KTS发病的机制之一”等。完成我国百岁老人全基因组遗传分析。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科技“973“计划“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基础”等。以通讯和第一作者身份在包括Nature等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先后获得克里夫兰临床中心分子心脏学室伯纳玎?海莉奖和最佳论文艾文—培基奖,两项中国教育部先进科技成果奖。
   20、王毅
 
        人物简介:   王毅,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党总支书记、科技发展部主任,兼任温州市龙湾区留联会副会长等。1983年1月生,浙江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博士。
   提名理由:
   王毅长期以来从事表面激元等离子体材料、生物和纳米复合材料等在生物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表面等离子增强光散射(SPLS)技术、水凝胶光波导光谱技术等光学传感技术,并在免标记分子检测和成像中贡献突出。曾主持参与中国、欧盟、新加坡、德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与组织的科研项目;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项目、温州市科技项目、温州市龙湾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重大科研启动项目等。曾获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奖和新加坡南洋创新奖。截止目前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0篇,英文著作3部,拥有发明专利4项。
   21、肖建辉
 
       人物简介:
   肖建辉,遵义医学院科研部副主任。1971年12月生,江西人,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博士。
   提名理由:
   他扎根西部老区贵州遵义15年,在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做出了大量富有特色的创新性科研工作。他打破了传统的真菌生物制造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重要环境因子理性切换”的新策略和“分子工程能动调控”的新思想,创建了“动静态耦合”的新模式,丰富了真菌生物制造相关理论,突破了真菌活性成分生物制造产量低的共性瓶颈问题;发现了具有创制抗癌药物潜力的先导物,并揭示了其抗癌作用新机理;创新了真菌活性成分分离制备技术,实现了虫草素等真菌活性成分制备水平的重大突破。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转让2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等多个奖项。
   22、肖智雄
 
        人物简介:   肖智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四川省首批百人计划专家。四川大学“生长代谢衰老”研究中心主任。1956年9月生,四川人,美国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提名理由:
   作为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了“肿瘤发生发展中关键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的研究。 作为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他与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迈克尔·谢尔曼合作,研究解析肿瘤转移的关键作用蛋白及其分子机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Natural Cell Biology、PNAS,ONCOGENE、Aging Cell、JBC 等国际顶级一流刊物上。以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0余篇。他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多项。 为高校和地方帮助引进多名高端人才。被授予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四川省天府友谊奖,成都市优秀留学人员称号、并获四川大学全英文教学优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个人奖等。
   23、谢旗
 
        人物简介:
   谢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博士。
   提名理由:
   谢旗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小盐芥的基因组并推断出小盐芥极端耐盐的机制,是国际植物蛋白修饰机制研究领域的领先科学家。连续担任“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科学的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973”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课题。2009年被国际著名的美国植物生理学会评为全球发表最有影响力的文章43名顶尖作者之一。2014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国际前沿的植物学杂志发表超过120篇代表性论文。发表文章被他引超过6750次,2016年被国际知名汤姆逊-路透社评为全球引文桂冠奖科学家。
   24、熊敬维
 
        人物小传:
   熊敬维,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心血管发育学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副主任。1965年2月生,江西人,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博士。
   提名理由:
   熊敬维专注于医学研究,多年来在动物实验中研究心脏再生医学基础研究,发现了多种调控心血管发育的关键基因,为人类先心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负责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973”项目,创建模式动物遗传模型(斑马鱼和大小鼠),建立了CRISPR系统诱导的斑马鱼和大鼠遗传突变体技术,并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他还率先在国内建立成年斑马鱼心脏再生研究平台,发现H2O2信号和Brg1调控斑马鱼心脏再生,为深入研究心脏干细胞功能和心脏再生医学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的实验室发现的小分子候选药物咪康唑和Dusp6磷酸化酶抑制剂BCI正在从事临床前大动物实验,有望为脑中风和心肌梗塞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
   25、徐林
 
        人物简介:
   徐林,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学习记忆实验室学科负责人、研究员。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63年2月生,四川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神经药理学专业博士。
   提名理由:
   他在精神疾病的突触可塑性机制研究和新药创制中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发现的应激易化海马LTD及其糖皮质激素受体机制,是上世纪90年代神经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内容之一;发现的新颖环境学习逆转海马LTP,被列入记忆研究领域最重要的28篇论文之一,被认为是记忆的遗忘机制;发现海马LTD缺失导致孤独症样行为和反转学习障碍等。部分成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连续被爱思唯尔评为论文高被引用的中国学者之一;主持“973”等多个项目;获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领军人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云南省云岭学者和科技领军人才等。
   26、杨海涛
 
       个人简介:
   杨海涛,教授、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学术职务。1979年8月生,重庆市人。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他长期从事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病原体的研究(如寨卡病毒、“非典”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及抗感染药物的研发,通过解析这些病毒的关键药物靶点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了解宿主与病毒之间的精确相互作用,开发抗病毒新药和新疗法。创新成果包括在世界上解析了第一个SARS病毒大分子(SARS病毒主蛋白酶)的三维结构等。在PNAS、PLoS Biology、Nature Struct。 Mol。 Bio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40余篇。这些工作曾被Nature、Science和New、Scientist等杂志评论和报道,并被数十家媒体进行了新闻宣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并获得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27、杨茂君
 
       人物简介:
   杨茂君,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等职。1975年12月生,山东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
   提名理由:
   他是线粒体呼吸链及超级复合物领域的后起之秀。首次将哺乳动物线粒体呼吸链超级复合物I1III2IV1的冷冻电镜结构提升至原子分辨率,并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电子传递模型,确立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得到了近百年来第一个人源超级复合物结构,为近百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靶标信息;合作开发了一类特异性治疗耐药性疟疾的小分子化合物药物前体分子,申请了多项专利,正在临床推进。发表SCI论文49篇;主持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多项。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多个奖励。201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28、袁逖飞
 
        人物简介:
   袁逖飞,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副主任会员、秘书长等职。1987年7月生,安徽人。香港大学硕士,日内瓦大学神经科学博士。
   提名理由:
   致力于神经科学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在专业领域里取得较多创新成果。在国外留学期间,探索了药物成瘾中,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变化的分子机制。回国后,结合动物实验与人体研究,利用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等多类神经调控手段对大脑功能进行调控及测量,已取得以下进展:(1)首次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皮层功能测量;(2)首次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进行皮层功能测量,并结合动物实验阐述其功能与环路机制;(3)首次利用不同神经调控技术降低海洛因成瘾者渴求度。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 Molecular Psychiatry, Biological Psychiatry等国际期刊上,并得到转化和应用,获江苏省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获英国牛顿Mobility学者、欧盟EMBO短期访问学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欧盟玛丽居里早期研究者基金等奖励和荣誉。
   29、张炼辉
 
        人物简介:
   张炼辉,华南农业大学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57年6月生,广东人,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
   提名理由:
   他致力微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20余载,是群体感应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也是群体淬灭防治微生物病害新理论的建立者。他首次发现并鉴定了农杆菌群体感应信号并提出群体感应信号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界的调控机制,首次发现并鉴定了两类分解群体感应信号的水解酶,首次证明淬灭群体感应防治微生物病害的可能性。研究成果为解决我国农业病害防控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发表论文120余篇(IF>10,11篇;Nature 2篇),授权国际专利8项。主持国家“973”等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B 类),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广东省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等;获新加坡国家科学奖等奖励,2016年被授予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
   30、张亮然
 
        人物简介:
   张亮然,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77年7月生,山东莒县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
   提名理由:
   张亮然是山东大学“齐鲁学者”特聘教授,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减数分裂分子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在减数分裂交叉重组和交叉调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首次发现了一条以拓扑异构酶Ⅱ为核心的调节交叉干涉的分子通路等,系统地阐明了减数分裂交叉重组过程中的多个重要科学问题,使人们对于减数分裂交叉重组和调控的分子机制开始有了系统的全面的认识,相关研究发表在Cell,Nature等国际一流杂志。对于减数分裂的详细分子机制的阐明,将为人类生殖健康和农作物品种改良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先后承担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15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等。
   31、张万起
 
        人物简介:
   张万起,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分会委员、卫计委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卫生研究》编委。1963年2月生,北京人。南开大学高分子所博士。
   提名理由:
   他30余年潜心营养领域的教研工作。在研究领域上,始终从社会需求出发,对居民营养状况、含铝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煎炸食品安全摄入水平、国家煎炸油卫生标准的制定工作、碘的安全摄入量等群众广泛关注的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RCT研究获得了首个国人碘安全上限值,并以此为基础主持修订中国居民碘DRIs(2013版)标准,为我国“食盐补碘”科学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创新使用“I-FFQ”个体碘营养评价方法,为优化我国食盐补碘策略服务等。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等奖励和荣誉。
   32、赵博
 
        人物简介:
   赵博,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研究员。1980年4月生,黑龙江佳木斯人,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提名理由:
   赵博利用在国外学习的先进技术,在国内高校和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已有部分成果问世,对促进我国在肿瘤免疫疗法领域的发展,缩小同欧美国家的差距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泛素研究领域,针对该领域泛素化酶E3底物特异性难以确定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方法,即在细胞中引入一条通过体外构造的、全部由突变体构成的独特的泛素传递系统,并通过该方法研究对肿瘤蛋白具有降解作用的泛素E3功能,进而确定肿瘤药物靶点;在抗体免疫疗法研究领域,他的课题组构建了容量在1011的全人源噬菌体抗体库,并筛选了多个有活性的功能抗体,应用于免疫疗法和临床诊断。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宁波市高新区“精英计划”入选者;嘉兴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二等奖。
   33、郑云
 
        人物简介:
   郑云,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副教授。担任PLOS ONE期刊的学术编辑。1975年12月生,上海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哲学博士。
   提名理由:
   郑云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三个算法:MiRME、SeqTar和DFL。MiRME是一个自主开发的生物信息学新算法,它采用了一系列高效的计算步骤,同时保持了高灵敏性和低假阳性率,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并区分miRNA的SNP和编辑。SeqTar是一个新颖的预测植物miRNA靶基因的算法,推翻了现有预测植物miRNA靶基因的规则,发现了大量未报道过的miRNA靶基因。DFL算法可以用于学习布尔函数,进行特征选择,及分类问题。现已发表SCI论文37篇,SCI它引次数超过758次。获得了2009-2010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34、钟伯坚
 
        人物简介:
   钟伯坚,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江苏省植物学会等学会会员。新西兰梅西大学进化生物学博士。1984年3月生,辽宁人。
   提名理由:
   他长期围绕植物系统发育基因组学与适应性进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利用大规模的分子数据构建了植物重要类群的生命之树,阐明了植物类群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解析了植物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和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其中两篇论文入选ESI领域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百名青年领军人才、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荣誉。
   35、周强
 
        人物简介:   周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1966年12月生,北京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神经生物学博士。
   提名理由:
   周强长期从事神经退化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与新药研发。他在国际上率先证明突触可塑性是大脑感觉功能改变的生理学基础;国际上首次利用电生理与荧光成像结合的方法,在突触改变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上做出突出贡献;对NMDA类谷氨酸受体在大脑生理与病理过程的作用有诸多原创性发现。近期集中精力在老年痴呆症与重大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机理和药物研发,并致力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于科研院校的新药研发模式。他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Cell、Neuron等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国家研究服务奖、埃里森医学基金会新学者奖、美国生物精神病学会年会最佳展示奖等。
   36、周一鸣
 
        人物简介:   周一鸣,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IT总监、转化生物信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生物医学信息官。1974年10月生,江西人,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
   提名理由:
   从美国 Digomics LLC创始人,到回国加盟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他把握住转化生物信息学这一新兴学科,在其前沿研究和应用推广上均有突出的表现,为健康分析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技术;加盟博奥生物转化生物信息研究院以来,培养了一支致力于研究健康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技术的骨干团队。近年发表同行评审文章38篇,受邀综述1篇,学术专著1部;参与主持重大会议并发表会议摘要6篇;授权专利6件,软件著作权1项。回国以来,主持“863”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编辑点评
   2016年度人物生命科学领域提名了36人,这些人有着不可思议的成绩。小编在文章中了解到这些杰出的人物为生命科学领域做了很大的贡献。解密生命科学是一项繁杂而神秘的工作,探索生命科学需要勇气和毅力,这36位杰出人物拥有这样的成绩和成就付出的比常人多太多,我们也在这里恭喜他们,也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希望他们为以后的生命科学领域做更多的贡献。
   (原标题: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生命科学领域提名人) (来源:新浪科技)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订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