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 概述
1802年,渥拉斯通(W.H.Wollaston)发现太阳光的连续光谱中有几条黑线。
1860年,由柯希霍夫(G.Kirchoff)解释了产生黑线的原因,他认为这是由于比太阳温度低
的气体吸收了从太阳发出的光。
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士(A.Walsh)首先提出利用原子吸收进行化学分析的可能性,随后,人们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总结和研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石油、化工、医学、环保等行业,目前这种方
法能分析70多种元素,如果利用间接分析法,还可测定非金属元素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征
选择性高
灵敏度高
准确度高
操作方便
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具有待测元素特征波长的光通过试样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我们利用光被吸收的程度来测定被测元素的含量。
正文: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