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酸钾氧化甲基橙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几乎所有饮用物质中都含有痕量铁,痕量铁对人体具有生理生化作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机体中铁的携氧作用受阻或铁的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人体健康[1]。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可根据待测物质对某些反映的催化作用,利用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测定与反应速率成正比例关系的吸光度,来计算待测物质(即催化剂)的浓度[2-4]。相对于其它分析方法,此法测铁具有灵敏度高(一般可达ng级)、反应选择性强(一般无需经过分离手段可直接测定)、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分析费用低等特点[5-7]。本法在文献[2-4]的基础上,发现在盐酸和加热条件下,铁(Ⅲ)对溴酸钾氧化甲基橙褪色反应起催化作用,在研究了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后,提出了测定痕量铁的新指示反应。方法用以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铁,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1 试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TU-1901型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YP型玻璃恒温水浴;SWQ智能数字恒温控制器。
铁(Ⅲ)标准溶液:称取三氯化铁0.1680g,溶于含有14mL浓盐酸的水中,以蒸馏水定容至1L,得0.1000g•L-1铁(Ⅲ)的储备液,使用时稀释至1.0 g•mL-1标准工作液[8]。
甲基橙溶液:0.5g•L-1;溴酸钾溶液:0.05mol•L-1;盐酸溶液:2 mol•L-1。
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蒸馏水。
1.2试验方法
在两支刻度一致的25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5g•L-1甲基橙溶液0.9mL,2.0 mol•L-1盐酸0.5mL,适量铁(Ⅲ)标准工作液(非催化反应不加),0.05mol•L-1溴酸钾溶液1.0 mL,用水稀至10 mL;盖紧塞子,摇匀,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5min,迅速取出;在流动水中冷却3 min后,分别用3c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于505nm波长处测定其催化反应的吸光度A和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A0,并计算lgA0/A的值。
2 结果与讨论
2.1吸收曲线
按试验方法进行操作,绘制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各溶液在505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峰,选择505nm为工作波长。图1曲线还表明;在盐酸介质中,溴酸钾使甲基橙的褪色不明显;当有铁(Ⅲ)存在时,褪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铁(Ⅲ)对该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图1 甲基橙吸收光谱
1——甲基橙+HCl 2——甲基橙+HCL+KBrO3 3——甲基橙+HCl+ KBrO3+Fe(Ⅲ)
2.2催化反应条件
2.2.1反应介质的选择
试验结果表明,以盐酸为介质,铁(Ⅲ)对溴酸钾氧化甲基橙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最为显著。当盐酸浓度为0.08-0.12mol•L-1时,体系的催化反应最为明显。试验选用0.1 mol•L-1盐酸溶液为介质。
2.2.2反应物浓度的选择
指示剂甲基橙的用量将直接影响吸光度的稳定性,选择加入0.5g•L-1甲基橙溶液0.9mL。随着溴酸钾用量的增加,△A值增加不明显,至加入量达0.6 mL以上时,△A值显著增大。试验选择0.05 mol•L-1溴酸钾溶液1.0 mL。
2.2.3正交试验
在沸水浴(373.2K)时,固定加热时间为5 min,采用正交设计法选择最佳试剂用量,本文选用L9(33)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A值最大时,对应的因素为A3B3C2(加入1.0μg铁(Ⅲ)作催化剂)。因此,测定铁(Ⅲ)的最佳试剂用量为:甲基橙溶液0.9mL,溴酸钾溶液1.0 mL,盐酸0.5mL;溶液中浓度依次为:0.045g•L-1,0.05mol•L-1和2.0 mol•L-1。由极差R知道,甲基橙的用量对△A影响最大,而溴酸钾的用量对△A无多大影响。
2.2.4反应温度的选择
室温下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体系均不发生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反应的速度逐渐增大,当反应温度升高到85℃以上时,反应的速率急剧加快,催化效应非常显著。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和取得最佳的催化效果,选择沸水浴(373.2K)为该体系的反应温度。
2.2.5反应时间的选择
催化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缓慢加快,但超过3min后催化效应显著增大,并测得体系的△A值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故选用线性范围最大值5min为该体系的反应时间。
2.2.6体系的稳定性
试验表明,用自来水骤冷3min中止反应后,室温下放置2h,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差值几乎不变,表明体系十分稳定。
2.3共存离子的影响
对0.9μg/10mL铁(Ⅲ)的测定,当相对误差在±5%时,以下共存离子的允许量(以μg计)为:K+、Na+(1000);Mg2+、Ca2+、Ba2+(100);、Ni+、Sn2+(80);Cr6+(60);Zn2+(50);Co2+、Mn2+(30);Al3+(15);Pb2+(10);Cu2+、Hg2+(5);Ag+、Pd2+(1);SiO32-、PO43-(500);Cl-、I-、IO3-(200);WO42-(10);MnO4-(5)。处理样品时Ag+、Pd2+已被除去。
2.4工作曲线
在试验条件下,加入不同含量的铁(Ⅲ)标准溶液,按试验方法测定A0及A,并计算lgA0/A的值,作出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10-4~1.0×10-4g•L-1,其回归方程为:lgA0/A=0.0533+0.5304CFe(Ⅲ),相关系数为0.9992,按3σ/s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1.9124×10-6g•L-1。
2.5反应级数的测定
在铁(Ⅲ)质量浓度为1.0×10-4g•L-1时,采用积分速率方程式(尝试法)将各数据分别按△A-t,ln(A0/A)-t,(1/A-1/ A0)-t作图。经证实ln(A0/A)与t呈线性关系,故此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回归方程为ln(A0/A)=-0.5477+0.245t,相关系数为0.9986。
2.6试样分析及回收率
2.6.1模拟食品分析
准确配制模拟食品样品,稀释100倍后,各取1mL按试验方法测定,并同时作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中铁的分析结果及回收率(n=5)
编号 |
已知值 |
测定值 |
加入Fe(Ⅲ)量 |
回收Fe(Ⅲ)量m/μg |
回收率 |
RSD |
1 |
0.25 |
0.247 |
0.100 |
0.107 |
107 |
1.14 |
2.6.2食品样品分析
称取食品试样5.0000g于瓷坩锅中,先小火在可调式电热板上炭化至无烟,移入马弗炉500℃灰化6h,冷却。加入浓硝酸5 mL于电热板(140℃)加热30min,再加入过氧化氢3mL,加热至近干,再加入浓硝酸5 mL加热至近干,冷却。最后用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水少量多次洗涤瓷坩锅,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按试验方法测定,并取一组试管同时做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样品中铁的分析结果及回收率(n=5)
试样 |
测定值 |
加入Fe(Ⅲ)量 |
回收Fe(Ⅲ)量m/μg |
回收率 |
RSD |
苹果 |
3.4323 |
0.100 |
0.107 |
107 |
1.14 |
参考文献
[1] H.A.施罗德. 痕量元素与人[M]. 陈荣三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33.
[2] 马美华,冯连生,李小华. 用甲基橙催化褪色的新指示反应测定痕量钯[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37(3):129.
[3] 李小华,马美华,冯连生. 催化动力学光度测定痕量铜的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1997,12(3)74-77.
[4] 李小华,马美华,冯连生. 催化动力学光度测定痕量钯[J]. 分析试验室,1998,17(6)43-45.
[5] 陈国树.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及其应用[M]. 南昌:江西高效出版社,1991:1-160.
[6] 庄会荣. 过氧化氢氧化氨基黑10B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研究[J]. 冶金分析,2003,23(2):42-43.
[7] 何荣恒,王建华,邢红雁. 新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测定微量铁的研究——锫花青-O2指示反应体系[J]. 分析科学学报,2000,16(1):31-33.
[8] 楼书聪,杨玉玲. 化学试剂配制手册[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7-478.
南京晓庄学院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 马美华 陈昌云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 李小华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