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仪器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字典» 维修保养 »正文

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常见报警故障分析及处理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03-18点击:781
类型:


 

【摘要】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各类报警/故障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7月至2006年10月进行的159例222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进行研究,观察各类报警/故障的发生率及分析其发生可能的原因。结果:159例222例次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出现各类报警/故障共计68例次(30.6%),其中1例次(1.5%)出现严重故障需终止采集,余67例次(98.5%)经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处理后解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顺利进行,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均达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要求。结论: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会出现报警/故障,但绝大多数可由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自行排除,不影响采集的效果。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报警/故障分析;处理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由于其具有移植后造血功能于免疫功能恢复较快、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集时不需全麻或硬膜外麻醉、避免创伤性手术和大量失血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1]。保证采集过程顺利进行是确保PBSC产量及质量的关键,而运用细胞分离机进行PBSC采集时常会遇上一些报警/故障。为探讨各常见报警/故障发生的原因,寻求其预防、处理的方法,本文对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6年10月进行的159例222次的PBSC采集进行研究。现将在PBSC采集过程中常见的报警/故障分析及处理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9例均是1998年7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细胞分离室行PBSC采集的患/供者。92例为患者,经临床血液学检查、骨髓形态学检查、病理学及其他相关检查确诊。其中急性白血病51例,恶性淋巴瘤33例,慢性白血病3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鼻咽癌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进行性营养不良症1例;67例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159例中,男性97例,女性62例,年龄4岁~64岁,平均年龄32岁;体重14 kg~90 kg,平均体重57 kg;单次处理血量(3 300~16 000) mL,平均为11 680 mL;单次采集时间(150~270) min,平均239 min;每例采集次数1次~4次,平均1.41次。

  1.2 PBSC采集方法 应用CS 3 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选择程序8-干细胞采集程序进行采集。穿刺两条血管(一般为两条普通大静脉)作血管通路;血流量30 mL/分~55 mL/分,总共处理2个~3个循环血量(成人一般为10 000 mL~15 000 mL)。全程采用ACD-A方抗凝剂抗凝,全血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11∶1。采集过程常规口服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3支~5支预防低钙血症。

  1.3 研究方法 观察每次PBSC采集出现的报警/故障,并对其发生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作出预防、处理的方法。

  
2 结果

  2.1 PBSC采集产量
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平均为,自体干细胞移植者3.88×108/每公斤体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为6.78×108/每公斤体重,均达到PBSCT所要求的细胞数,159例患者均获PBSC植入成功。

  2.2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出现的报警/故障 常见的报警/故障,见表1。
  
  3 讨论

 血细胞分离机在PBSC采集中常见的报警/故障有进血管路血流不足、返血管路正压、管路内部正压、溢出延迟、机器运行过程突然断电、离心机门被打开、离心机仓内湿度过大、全血泵速度过低、离心机速度过低、血浆泵速度过低、湿度传感器失灵、空气陷进液面过低等,其中前5类报警/故障最常见,与文献所报道的相似[2]。各常见的报警/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简述如下。

  3.1 进血管路血流不足(Inlet Line Insufficent Flow)

  3.1.1 可能原因 患/供者本身的血管细小,尤其是长期化疗、血管破坏严重者;穿刺针刺破血管,引起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患/供者情绪紧张、寒冷、疼痛的刺激或枸橼酸盐中毒引起血管痉挛;分离管道扭曲、折叠;静脉插管血栓形成造成管腔堵塞,或静脉插管位置改变致出血孔紧贴血管壁;盐水管路连接错误或夹子处关闭状态。
        3.1.2 预防及处理 检查并去除原因。选择粗大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采集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供者恐惧心理;注意保暖,盖好被子,寒冷季节可开放暖气等措施预防血管痉挛;采集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管道有无扭曲、折叠等;采集前及采集过程定期予口服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可预防及纠正枸橼酸盐中毒[3];去除原因后打开然后关上全血泵盖,将血流量暂时降低,按RESUME键回复运转,待报警消除后逐渐回复正常的血流量。本组43例报警中经上述处理后,除5例因血肿形成需重新穿刺外,余均恢复正常。

  3.2 返血管路正压(Return Line Positve Pressure)

  3.2.1 可能原因 返血管路折叠、扭曲;返血管路侧穿刺针头堵塞;返血管路侧静脉渗漏引起局部血肿;排气管路钳子和滑轮夹未打开;管道安装不正确。

  3.2.2 预防及处理 检查并去除原因;去除原因后,按Halt/Irrigate键,将盐水调至最低流速保持管道通畅,打开然后关上血浆泵及全血泵的泵盖以释放压力,待报警灯熄灭后按Resume键回复运转。本组8例中3例是由于患者翻身导致返血管路折叠、扭曲,5例由于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小便要求坐起时致穿刺针刺破血管、血肿形成。前3例经调整体位后纠正,后5例患者需重新穿刺静脉。

  
3.3 管路内部正压(Block Line Positive Pressure)

  3.3.1 可能原因 压积红细胞(PRBC)管路折叠、堵塞或其内的PRBC过于粘稠流速缓慢导致管腔压力增大;多腔管路内存在空气;上下六角固定器位置不恰当或无固定,致使离心时管路扭曲、折叠;如寒冷的冬天管道可由于低温而变得较僵硬、柔韧度下降,安装时虽已按照正规的操作常规操作,在运行过程仍会因管道的牵拉导致上下六角器位置改变而最终致管路扭曲、折叠;安装分离袋或产品袋时无将袋子完全抚平致袋子存在较大、较深的皱褶。

  3.3.2 预防及处理 检查并去除原因。尤其在安装分离袋及产品袋时要注意将袋完全抚平,冬季室内温度不能过低,可于安装前对机器、管道、盐水及抗凝剂进行适当的预热,确保运行时上下六角器在正确的位置上;去除原因后打开然后关闭全血泵及血浆泵数次以释放压力,待报警消除后按RESUME键恢复运转。本组9例中3例是由于寒冷天气致管道僵硬,运行过程中出现报警,检查发现下六角器膨出,管道扭曲、折叠,开暖气升高室温,重新安装管道后纠正;6例经检查发现分离袋皱褶形成所致,经重新抚平安装后纠正。

  
3.4 溢出延迟(Spillover Late)

  3.4.1 可能原因 富含成分(CRP)管路堵塞;多腔管路扭曲;患者红细胞过低,长时间无法积聚足够的压积红细胞而影响溢出的出现;开始运行前无作参数的设定、确认,致参数设定不准;介面探测基准值(IDB)探测器失灵。

  3.4.2 预防及处理 检查并去除原因。如患者的血红蛋白如低于70 g/L,建议采集前输注经辐照的浓缩红细胞(200~400) mL以提高红细胞压积,在运行中如由此引起溢出延迟报警,可将介面探测值(IDO值)提高至130~140;每次开始运行前必须进行参数的设定、确认,并根据患/供者的红细胞压积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修改地址68及71的参数;如属IDB探测器失灵者,则先按HALT/IRRIGATE键停机,关闭ACD管,开放盐水管至最低滴速维持血管通畅,再夹住进离心机的多腔管路,旋开主控开关重新安装分离管道,以去除由于安装不当至IDB探测器失灵的原因;去除原因后,可作1至多次人为溢出,具体步骤如下:打开血浆泵盖,用止血钳夹住PRBC管路(暂时阻止PRBC返回人体以提高分离袋中的压积红细胞)直至溢出的出现;关上血浆泵盖,取下血管钳,恢复正常运转。本组中2例报警中1例属IDB失灵,经上述处理后恢复正常运转,另1例属运行前无作参数设定所致,停机后重新设定参数,并启用手动旁路方法回复正常运转。

  
3.5 机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电

  3.5.1 可能原因 供电系统短暂中断供电; 分离机出现机械故障,如短路等。

  3.5.2 处理

 

       属于第一种情况者,待供电回复后需行手动旁路法恢复机器的正常运转。其具体做法如下:将断电前面版显示的数据记录下来;恢复电源后,重新开机,将主控开关松开然后旋紧;将Prime、Run键置于手动位置;用Mode键选择程序Prime;持续按住Start/Resume键,直至出现“86”代码;再用Mode键选择Run程序;按Start/Resume键,直至出现“84”代码;将PrimeRun键置回自动位置;按Start/Resume键恢复运行状态。如属机器机械故障引起短暂停电的,恢复电源后,经上述手动旁路法全部恢复正常运转,PBSC采集的产量、质量不受影响。有1例在运行过程中在无供电中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停机状态,后经工程师检查,发现是离心机控制板故障所致,无法短时间内维修正常,故对该患者采取以下处理措施:马上回血,联系外单位继续进行采集。综上所述,PBSC采集中常见的报警/故障,只要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恰当处理,绝大部分可得以解决,使PBSC的采集顺利进行,不影响PBSC采集的产量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运贤,孟凡义.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与保存[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49?54.

  [2] 赵久兴,张香兰.浅谈使用CS?3 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的体会[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7,18(3):220.

  [3] 陈惠珍,罗伟琼,刘晓华,等.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2,1(2):20?22.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