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仪器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字典» 应用方案 »正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定量方面的应用

2008-03-21点击:379
类型:


 在遵循朗伯-比尔定律的基础上,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双波长、导数、显色及层析-紫外联用等方法,对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中的相关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一、单波长法
    此方法在药物分析方面应用较广。宣伟东等将海蟑螂全体经37℃水温浸提取,硅胶薄层层析分离,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60nm处测定腺苷吸光度。在1.O~2O.0μg/mL的范围内腺苷的浓度和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O.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9%,n=3)。方法简捷、准确,适用于海蟑螂中腺苷的含量测定。
    刘志勤等以芦丁为对照,500nm为测定波长,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青海枸杞叶总黄酮的含量。线性回归方程为Y=0.1746428+0.01421X,相关系数r=0.9994,吸光度线性范围0.1~0.5。
    丁青龙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复方苦参素胶囊中苦参碱的含量。线性范围为1.512~7.560μg/ml,加样回收率为97.286%,RSD为2.838%。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复方苦参素胶囊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二、双波长法
    此方法在饮片质量控制中应用较少,一般用于成药制剂的检测。肖志欣利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76nm和324nm处测定牛黄双口液中黄芩苷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1.41%。
朱天明等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风湿马钱片中士的宁的含量。以254nm为测定波长,276nm为参比波长。回归方程为:C=37.0589△A +1.0257;r=0.9999,结果士的宁在1.7288~17.288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陈新梅等对利咽颗粒剂中的绿原酸进行了定量分析。以324nm及277.5nm 作为测定波长。绿原酸在0.46~46.00μ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33%,RSD=1.49% 。从试验结果数据可以看出,本法可以消除辅料及其它成分的干扰,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三、显色比值法
    王宇等对半夏药材采用超声提取,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pH 5.40缓冲液中加入0.1%溴麝香草酚蓝显色剂,在416nm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在1.4O~7.OOμg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2.02%,RSD=2.38%。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准确。
    边凤云等利用人参茎叶皂苷与香草醛高氯酸显色,以540nm为测定波长,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葆青康胶囊中人参茎叶皂苷的含量。相关性很好,在对5批样品进行测定中,测定结果符合预期设想。

    四、导数法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发中,一些多组分混合物的重迭吸收带以及痕量成分显示的“肩”,使定性和定量分析难以进行。导数光谱法是解决这样难题的最好途径。对于多组分化合物的分析,导数光谱的优越性就十分明显,并且同样可用标准曲线来进行定量分析。张云哲等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疏风定痛丸中士的宁的含量。以264.2nm处测定,回归方程为Y=-59.03X+0.0054,r=0.9999,线性范围为0~0.182mg/mL。结果准确,简便快捷,减少杂质干扰,可作为疏风定痛丸的定量分析方法。
    栾江等用二阶导数光谱法,采用峰零法直接读取(276±1)nm波长处导数值,测定羚羊清肺散中黄芩苷的含量。在使用该法测定时,样品不需要复杂分离,就可消除干扰成分的影响,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五、薄层层析-紫外联用
    薄层层析-紫外联用测定药物含量时,以薄层层析刮板-紫外联用较多。如:赵建平用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在硅胶板上分离清热解痒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然后定位,刮下,洗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盐酸小檗碱在27~135μg/ml范围内其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57%。表明了本法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常军民等采用薄层分离新疆鼠尾草中6,7-去氢罗列酮,于330nm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含量为0.37%,在1O~15μg的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58%。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