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仪器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字典» 应用方案 »正文

气相色谱-质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008-03-21点击:382
类型:


 
气-质联用技术是药物分析学科领域中主要和基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发展十分迅速。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复杂组分的分离、分析,由于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所以传质速度快,一般的样品分析可在20-30s左右完成,具有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的特点,在有对照品的条件下,可作定性、定量分析,但对重大事件或有争议的样品不能做出肯定鉴定报告,必须连接如质谱的检测器。另外对于不能气化的样品则需要作衍生化处理后再分析。

    质谱(Mass Spectrnum,MS)是强有力的结构解析工具,能为结构定性提供较多的信息,是理想的色谱检测器。

气-质联用(GC-MS)法对药物分析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质量标准制定、成分分析以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代谢物分析、药物及代谢物的体内浓度分布等试验中,成为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利用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鉴别特性,可对复杂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定性、定量分析的一次完成,是一种完美的现代分析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气-质联用在以上领域的应用实例。

一、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2005年,同济大学的林淑芳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比较大蒜中的挥发油以及大蒜精油的化学成分。实验仪器:Agilent HP6890/5973MSD联用仪,配NIST98谱库检索系统HP-5MS毛细管柱(30m× 0.25 mm ×0.25μm),载气:氦气(纯度99.99%),有机相针式滤器(13 mmX 0.45 μm)。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50℃ ;分流比为1:50;总流速50ml/min ;初始温度设定4O℃,以5℃/min 升温至8O℃,再以1O℃/min 升温至220℃;流速1.0 mL/min,恒流速;接口温度230℃;质谱质量扫描范围为10-500 amu,扫描速度1O次/S。用化学计量学方法(非负矩阵因子分解(NMF))解析解析两个色谱图中重叠峰,通过NIST谱库检索,确定了大蒜萃取液中的37种化学成分,大蒜精油中的32种化学成分,其中含硫化合物分别为34和28种。并用峰面积百分比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

    2005年广州市胸科医院的钟洪兰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大青叶、板兰根、连翘、岗梅根的有机磷农药的残留。仪器:GC/MS连用仪,GC:6890系列;检测器:MS 5973系列;色谱柱:HP一5MS,30 m×0.25 mm×0.25μm;气化室温度为250℃,载气:氮气,1 mL/min,恒流;进样方式:1μL;进样口温度230℃;接口温度280℃;柱升温程序:100℃保持2 min。6℃/min升至140℃,保持1min,8℃/min升至180℃,保持1min,15℃/min,升至280℃,保持2min,质量扫描范围30~450nm;溶剂延迟:2min。实验中GC/MS的气相部分对微量的有机磷农药具有很强的分离能力,毛细管柱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很好地把几种有机磷农药分离开来,而质谱鉴别有机磷农药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2005年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余继英等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中薄荷脑及樟脑含量。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5050A,日本岛津);DM-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mm×30m,Dikma公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00℃;接口温度:250℃;载气:氦气;流速:1.0ml/min;柱前压:67kPa;分流比:20:1;升温程度:柱温80℃恒温2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150℃,维持3min后结束。质谱条件:EI源(70ev);在SIM 模式下,于8.50min~8.84min时选择碎片离子95对樟脑进行检测,8.84min~9.15min选择碎片离子71对薄荷脑进行检测,13.00min~14.50min选择碎片离子144对乙萘酚进行检测。实验利用谱库检索帮助定性和SIM方式定量可排除杂质干扰,增加灵敏度。

    2003年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李瑞萍等采用GC-MS法测定苯丙醇胶丸中苯丙醇含量及其杂质苯丙酮的含量。气相色谱仪:Thermo Quest Trace GC;质谱仪:Finnigan Trace MS,EI电离源。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RTX-5MS(15m×0.25 mm×0.25µm),载气为高纯氦气,恒流速1.5mL/min,进样口温度250℃ ;柱温:40℃ 保持1min,以l0℃ /min 速率升温至130℃ ,再以30℃/min 速率升至250℃ ,保持3min;分流模式进样,分流速度10mL/min;接口温度200℃。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00℃ ;发射电流250A,检测器电压200V,全扫描,质量范围:35-80amu,对采集到的质谱图利用NIST谱库进行检索。。中国药典所载醋酐-吡啶乙酰化法属经典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准确,但操作复杂,费时,且主要试剂吡啶对人类身体健康有害。GC-MS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于进行大批量生产的例行分析及药物放置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气-质联用技术是药物分析学科领域中主要和基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发展十分迅速。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的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复杂组分的分离、分析,由于是以气体作为流动相,所以传质速度快,一般的样品分析可在20-30s左右完成,具有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的特点,在有对照品的条件下,可作定性、定量分析,但对重大事件或有争议的样品不能做出肯定鉴定报告,必须连接如质谱的检测器。另外对于不能气化的样品则需要作衍生化处理后再分析。
    质谱(Mass Spectrnum,MS)是强有力的结构解析工具,能为结构定性提供较多的信息,是理想的色谱检测器。
    气-质联用(GC-MS)法对药物分析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质量标准制定、成分分析以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代谢物分析、药物及代谢物的体内浓度分布等试验中,成为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利用了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鉴别特性,可对复杂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定性、定量分析的一次完成,是一种完美的现代分析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气-质联用在以上领域的应用实例。

二、成分分析

    2005年甘肃兰州的张继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密花香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气相色谱条件:石英毛细管柱HP-5MS,3Om×O.25 mm,膜厚0.25µm。升温程序:从60℃开始,以2.5℃/min升到210℃,再以10℃/min升到28O℃ ,载气为He,柱流量1.2mL/min,进样口温度28O℃。质谱条件:EI电源;电离电压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33~ 550amu;进样量0.4 L;分流比20:1。分离出93个峰,确认了其中的8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34% 。

    200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黄荣清等采用GC/MS技术分别对青海和云南红景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主要仪器:HP5890/5970A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lient公司产品;NBS检索库。色谱条件:HP-5(交联5苯基,95%甲基硅酮)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m),升温程序:炉温40℃保持3min,3℃/min升温至120℃,然后以6℃/min升至285℃;进样口温度250℃;载气为氦气;柱头压0.05 MPa,分流比为30:1,进样量0.2 L。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传输线温度250℃,电子倍增器电压2200eV,质量扫描范围m/z 20~450。

    2004年何洪巨等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提取韭葱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初步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主要仪器:GCMS-QP2010 GC/MS气质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产品)。实验条件:毛细管柱(DB-5MS):30m ×.25 mm ×0.25μm;载气:高纯氦气;流速1mL/min;进样量0.5μL ;升温程序:起始温度60℃,保持2min,以8℃/min升温至220℃,保持20min。进样口温度250℃;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质量扫描范围m/Z 30~550。

    2003年吉林长春的李萍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远志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仪器:气相-质谱-计算机联用仪[HP-5971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O-MS),美国Hewlett Packard公司制造]。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E-5E型石英弹性毛细管柱(25m×0.22mm),膜厚0.33μm,柱温50~250℃ ,程序升温4℃/min,载气He,流速0.5mL/min,气化室温度260℃,进样口温度280℃。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离电压:70ev,离子源温度:200℃,扫描范围:20~500amu。共分离出55种化合物,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检索出18种化学成分。

    GC-MS在成分分析尤其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上应用广泛,显示出其检测灵敏、快速等优点。

三、在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2004年张亦农等研究了甾体类药7-甲基炔诺酮(Tibolone)尿中的代谢物,采用GC-MS的选择离子监测(SIM),发现了△4双键异构体、3α羟基和3β羟基等3种代谢物,测定了3α羟基代谢物的浓度-时间关系曲线,表明Tibolone口服后吸收迅速,9h后即可到峰值浓度。该课题组曾用GC-MS研究新增运动兴奋剂掩蔽类药物羟乙基淀粉,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在受试者的尿液中,检出了羟乙基单体、2-羟乙基单体和6一羟乙基单体等三种代谢物。

    2003年陈剑刚等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尿中的海洛因代谢物。实验条件:DB-l毛细管柱(30 m ×0.25 mm ×0.25μm );程序升温:初温:120℃ (2 min),20℃/min升至280℃ (8 min);He流速1.0mL/min;进样口温度250℃ ;接口温度280℃ ;无分流进样3min;溶剂延时2min。质谱扫描范围50~400U,扫描速率0.5 S;倍增器电压1.1 kV。质谱定性采用全扫描方式SCAN),定量采用选择离子方式(SIM)。

    纵观以上气-质联用法在新药研究中的部分应用,可以看到,无论是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质量标准制定等新药质量研究、还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血药浓度测定、代谢途径分析、代谢物鉴定等,都是属于含量少、干扰多,要求分析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展和新药研究的深入,气-质联用法已由单纯的提供数据,上升到从数据、图谱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因素,以解决新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仪器装置不断升级,气-质联用法形成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范畴。21世纪的气-质联用法仍将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