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验科 粟 军 陆小军 彭志勇
近年来,高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使得血红胞分析仪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其操作简便、测定快捷,计数结果准确度高、精密性好,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成为各大、中型医院临床实验室的主要检测手段。由于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家各自使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不尽相同,使得其测定结果及参考范围有所差异;同时,在国内、外众多的大、中型医院中,同一实验室拥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致使在同一实验室内同一标本在不同仪器上分析,可能出现测定值的偏差,给评估和解释结果以及给临床上依赖实验室数据动态监测带来困难。质控物作为“一种用于常规工作中核查分析过程或仪器准确性的物质”,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有不同的质控物:同一质控物,在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仪器上测定,其靶值可以有所差异。因此同一实验室拥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需要购买不同品牌的质控物,这不仅增加了实验室的经济负担,也为简便有效地开展室内质控增加了难度。 我室拥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七台,为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并初步建立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内质控体系,我们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ICSH)和NCCLS制定的标准,对SE-950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了校准,并以SE-9500型为标准参考仪器,对NE-1500型、CD-1600型、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WBC、RBC、HGB、MCV、PLT进行了为时13个月时间的比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仪器:血细胞分析仪7台,其中SE-9500型1台(Sysmex公司);NE-1500型1台(Sysmex公司);CD-1600型2台(Abbott公司),分别标以A、B;KX-21型3台(Sysmex公司),分别标以A、B、C;NIKON双筒显微(NIKON公司);WB-A型微血量红细胞比积仪(梅兰电子有限公司);UA-160A比色计(日本Shimadzu公司);血细胞计数盘(上海玉光光学仪器厂),经校正多次重复测定CV小于1%;微量吸管(北京碱南玻璃制品厂),有水银称重法较正,CV小于0.5%。 1.2 试剂:血细胞分析仪用稀释液、溶血液、清洗液均为配套试剂,其中SE-9500、NE-1500使用原装进口配套试剂;HGB试剂采用WHO推荐的文-齐氏稀释液;WBC计数用2%冰醋酸稀释液。 1.3 定值全血质控物:由Sysmex公司提供的高、中、低定值全血标本,在有效期内使用,批号为13230510、13230511、13230512。 1.4 新鲜静脉全血:采用真空采血方式收集临床病人新鲜抗凝静脉全血。真空管由美国BD公司提供,抗凝剂为EDTA-K3,终浓度为1.4~1.6g/L。 2 方法 2.1 SE-9500血细胞分析仪的较准:WBC-RBC严格按ICSH推荐的手工计数方法,HCB测定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CT测定采用NC-CLS推荐的微量红细胞比积法,对SE-95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仪器经校准合格,可以使用。 2.2 SE-9500血细胞分析仪与Sysmex公司提供的定值全血质控物的比对;用高、中、低定值全血质控物在SE-9500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测定,每周两次,绘制Levey-Jennings和MONICA质控图。 2.3 SE-9500血细胞分析仪与其它6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每天选取两份病人新鲜全血,分别在SE-9500、NE-1500、CD-1600、KX-21血细胞分析仪上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测定,每个标本重复两次记录HGB、RBC、MCV、WBCS发PLT结果并计算均值。实验测定在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 2.4 以SE-950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与标准仪器,SE-9500的参数测定值为正确值,按公式计算变异百率。变异百分率%=测定值-正确值/正确值×100 采用HGB±3%、RBC±4%、MCV±4%、WBC±7%、PLT±10%控制线来确定新鲜全血质控图控制界限,以测定日期为横坐标,变异百分率结果为纵坐标绘声绘色制质控图。 3 结果 3.1 SE-9500血细胞分析仪与Sysmex公司提供的定值全血质控物的比对结果,见表1。
|
高 值
|
中 值
|
低 值
|
靶值
|
X
|
S
|
CV%
|
靶值
|
X
|
S
|
CV%
|
靶值
|
X
|
S
|
CV%
|
WBC
|
3.32
|
3.31
|
0.0746
|
2.25
|
8.12
|
8.12
|
0.1275
|
1.57
|
20.07
|
20.13
|
0.3859
|
1.92
|
RBC
|
2.36
|
2.40
|
0.0321
|
1.34
|
4.43
|
4.47
|
0.0453
|
1.01
|
5.29
|
5.32
|
0.0399
|
0.75
|
HGB
|
64
|
63.6
|
0.5903
|
0.93
|
134
|
133.8
|
1.097
|
0.82
|
173
|
172
|
1.2344
|
0.72
|
MCV
|
80.9
|
78.9
|
0.5671
|
0.72
|
87.8
|
85.3
|
0.6424
|
0.75
|
93.2
|
90.9
|
0.7519
|
0.83
|
PLT
|
50
|
46.7
|
2.2688
|
5.41
|
217
|
217.5
|
5.5097
|
2.53
|
512
|
498.4
|
14.03
|
2.82
|
从表1可见,SE-9500对高、中、低定值全血质控物的测定结果均值与靶值非常接近,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 3.2 SE-9500血细胞分析仪与其它6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结果 3.2.1 每天选取两份病人新鲜全血在SE-9500、NE-1500、CD-1600、KX-21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重复测定,连续测定一月,共计22个工作日。SE-9500与其它6台仪器HGB、RBC、MCV、WBC、PLT的比对结果见表2 表2 SE-9500与其它6台仪器测定结果间比较(1)
|
TWBC
|
TWRBC
|
THGB
|
TMCV
|
TPLT
|
NE-1500
|
0.9990
|
1.0000
|
0.9901
|
0.9869
|
0.7917
|
CD-1600A
|
0.9990
|
0.9999
|
0.9832
|
0.9582
|
0.6451
|
CD-1600B
|
0.9998
|
1.0000
|
0.9868
|
0.9834
|
0.5481
|
KX-21A
|
0.9999
|
1.0000
|
0.9890
|
0.9933
|
0.5359
|
KX-21B
|
0.9998
|
1.0000
|
0.9796
|
0.9781
|
0.6937
|
KX-21C
|
0.9999
|
0.9999
|
0.9780
|
0.9785
|
0.6751
|
表3 SE-9500与其它6台仪器测定结果比较(2)
|
YWBC=bX + a
|
YRBC=bX + a
|
YWHGB=bX + a
|
YMCVC=bX + a
|
YPLT=bX+ a
|
NE-1500
|
Y=1.003x-0.0482
|
Y=1.0365x-0.1854
|
Y=0.9662x+3.016
|
Y=0.9194x+6.093
|
Y=1.0285x-5.3055
|
CD-1600A
|
Y=0.9464+0.3254x
|
Y=0.9502x+0.1273
|
Y=0.9415x+8.1138
|
Y=0.9628x+5.9244
|
Y=1.0584x-9.1781
|
CD-1600B
|
Y=0.9411x+0.4256
|
Y=0.9479x+0.1447
|
Y=0.9582x+3.3145
|
Y=0.9895x+0.3892
|
Y=1.0387x+3.8442
|
KX-21A
|
Y=1.0158x-0.0775
|
Y=1.0322x-0.2056
|
Y=0.9444x+6.3521
|
Y=0.8776x+13.03
|
Y=1.0202x-8.2538
|
KX-21B
|
Y=0.9482x+0.3752
|
Y=1.0032x-0.1024
|
Y=0.9429x+6.221
|
Y=0.8736x+13.281
|
Y=1.0095x-5.0709
|
KX-21C
|
Y=0.9751x+0.1393
|
Y=1.0208x-0.816
|
Y=0.9082x+8.2422
|
Y=0.9082x+8.2422
|
Y=0.9667x-2.0073
|
3.2.2 每天选取的两份病人新鲜全血在SE-9500、NE-1500、CD-1600、KX-21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重复测定后,分别计算参数均值,并计算各仪器间HGB、RBC、MCV、WBC、PLT的CV值,以月为单位统计的各仪器间参数测定值CV结果见表3。 表3 各仪器间参数测定值CV结果
|
CV%
|
WBC
|
RBC
|
HGB
|
MCV
|
PLT
|
7台*
|
6台#
|
7台*
|
6台#
|
7台*
|
6台#
|
7台*
|
6台#
|
7台*
|
6台#
|
平均值
|
4.11
|
4.24
|
2.01
|
2.07
|
1.69
|
1.77
|
1.94
|
1.89
|
5.83
|
5.94
|
最小值
|
2.35
|
2.35
|
1.49
|
1.55
|
0.99
|
1.02
|
1.65
|
1.45
|
4.39
|
4.23
|
最大值
|
6.34
|
6.59
|
2.99
|
3.08
|
2.74
|
2.13
|
2.13
|
2.39
|
7.57
|
7.78
|
注:7台*为包括SE-9500在内的7台血细胞分析仪。6台#为除开SE-9500其它6台血细胞分析仪。 3.3 以SE-950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标准仪器,各仪器间变异百分率结果变异百分率的计算不仅揭示了测定值与标准值的在数值上的偏差而且还表明了这种偏差的性质,即正偏差还是负偏差。但为以下计算方便,此处分析的仅仅是数值上的偏差,即将变异百分率取绝对值,计算以月为单位各仪器间变异百分率的结果,见表4。 表4 各仪器间变异百分率结果
|
变异百分率%
|
WBC
|
RBC
|
HGB
|
MCV
|
PLT
|
平均值
|
3.67
|
1.94
|
1.42
|
2.13
|
5.97
|
最小值
|
2.35
|
1.31
|
0.98
|
1.85
|
4.79
|
最大值
|
4.66
|
3.12
|
1.82
|
2.44
|
7.54
|
4 讨论 4.1 本实验室内新鲜全血质控体系建立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择和验证参比的标准仪器。SE-9500型细胞分析经过校准且与高、中、低定值全血质控物的比对结果显示其测定值与靶值非常接近,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因此SE-9500的测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可以作为室内的质控系统的参比标准仪器。定期使用同一品牌高、中、低定值全血质控物对SE-9500进行比对和进行质控,是保证其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4.2 表2(1)、(2)显示了SE-9500与其它6台仪器测定间的比对结果,测试参数WBC、RBC、HGB和MCV的相关系均>0.9582,散点图和回归方程也表明SE-9500与其它各仪器间结果的符合性良好;参数PLT的相关系数略差一些(0.5359~0.7917),这可能与PLT本身受影响因素多和1h之后结果不稳定有关。 4.3 从表3、表4可知,在本系统建立后的13个月时间内,无论是包括SE-9500的6台仪器比较,甚或是变异百分率统计值比较,各仪器间测定结果的月平均最大CV值分别为:WBC6.59、RBC3.08、HGB2.92、MCV2.39、PLT7.78,最大变异百分率分别为:WBC4.66、RBC3.12、HGB1.82、MCV2.44、PLT7.54,说明本系统设立的质控控制线标准HGB±3%、RBC±4%、MCV±4%、WBC±7%、PLT±10%并非不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表3、表4所计算的是月平均值,在实际应用时,采用以天为单位的计算来实行实时监控,因此常用超出控制线的情况发生,且日平均最大CV值或日平均最大变异百分率远较月平均值为大,而能够及时发现失控或失控倾向正是建立本质控系统的主要和根本目的。 4.4 建立实验室内部新鲜全血质控系统,应利用EXCEL的强大计算功能和绘图功能,建立完整的质控数据记录表格和绘制Levey-Jennings和MONICA质控图,即在录入资料后就得到如平均值、变异百分率等统计参数并显现在质控图上,实行实时监控。 4.5 建立实验室内部新鲜全血质控系统,应建立或选用适宜的质控规划。Levey-Jennings和MONICA质控图按其自身的质控规则分析,变异百分率质控图参照L-J质控图的观察方法和原则。正常情况下,每日测定值的变异百分率应在0.00%上、下两侧波动。若质控图中有连续5.6“点”都落在0.00%的上侧或下侧,说明有“定向改变”;若质控图中有连续5~6“点”持续升高或降低,说明有“倾向改变”。在此原则基础上,本实验室规定;超出控制界限2倍时,应立即停止仪器的标本测定,查找原因。 4.6 加强实验室内部质控管理是建立实验室内质控体系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建立实验室质控的程序性文件和新鲜全血质控的操作程序性文件,严格实施。其次每月定期召开质控总结会,对各参数和各仪器变异百分率超出限值的例数做出统计,对各种持控图进行分析,写出质控小结报告,半年和一年进行阶段性总结。 4.7 建立实验室内部新鲜全血质控体系,能够发现偶然误差和仪器系统偏差。我室两台CD-1600仪器使用多年,在本系统建立和使用的13个月中,仪器各项参数总的变异百分率超出质控控制线比例逐月增高,测试项目白细胞和血小板波动幅度大,显示仪器状态较难维持良好水平,目前拟对此两仪器进行大修或淘汰。在实施过程中,曾发现KX-21A、KX-21B仪器与SE-9500仪器MCV参数相比,存在系统性偏高倾向,KX-21A经调节仪器HCT参数、KX-21B经调节RBC参数后,结果倾向性得到解决。 总之,确立实验室内的标准参比仪器,再建立新鲜全血在多台仪器间的质控体系在拥有多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大、中型医院实验室,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的质控措施。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偶然误差,如数据录入错误、试剂更换错误等,定期总结分析便于发现系统误差或系统倾向。通过本实验室的实践,我们认为此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摘自:《中国医学会全国第四届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