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土壤污染,大多数只是吃瓜群众,快看过来,做一回有腔调的吃瓜群众
重金属和类金属从环境污染而言,是世界各国最早开展污染防治和监测的领域,而在生活中,如“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病变等与其相关的话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现下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和富硒茶叶等借“微量元素”为名的农产品、食品以及消费品受到人们的大肆追捧,然而,Se的有效性和致毒性浓度界限很窄这一情况,却鲜有人知晓。
在我国,除了黑龙江、河南省极小区域范围内存在Se缺乏的现象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人们只要保持正常饮食,是不会因为Se缺乏而导致病变。但是商家出于某些商业性目的对微量元素的所需有夸大其词之嫌,导致消费者盲目消费。而我国GB3838文件中就明确规定了III类水中Se浓度不得超过0.01mg/L,其比Pb在III类水中的浓度(0.05mg/L)还低,如此标准界限之下,生产方在使用这些“微量元素”化合物时稍有不慎,极容易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重金属和类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事例并非罕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以日本富山县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冶炼使稻米受Cd污染的“痛痛病”,和海水受Hg污染,人们食用了高倍富集Hg的海产品发生的“水俣病”震惊了世界。其实从远古炼丹以来到工业化有色金属的大量需求,在没有开展环保工作以前,重金属和类金属的污染就无处不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日本侵华掠夺中国资源建设的Pb,Zn冶炼给当地造成了严重污染,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色冶炼的污水农灌、铁合金生产Cr(VI)的污染,重金属汞对海产养殖的对虾死亡等环境事故,我们都参与了调查处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重金属和类金属砷的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其中2005年广东韶关冶炼厂向约100km的北江排放含Cd废水中,Cd达3.67吨之多(肯定还有Pb,Hg等污染),2009年1月和7月,在山东临沂就有两次高浓度含As污水排至江苏,一次As指标超标38倍之多,另一次As高达10000mg/L。此外As污染事件在我国发生也不少,仅2005年~2008年就发生了河南商丘大沙河As污染、广西河池As污染、湖南怀化硫酸厂违法排污导致村民As中毒事件,贵州独山县瑞丰矿业违法排污,使部分群众出现呕吐、恶心,头昏,浮肿等症状。厂出口下游150m处水样As竟高达14.2mg/L,广东英德市也发生过29个村民As中毒事件,四川凉山安宁和湖南岳阳县都发生过水源地和饮用水As的超标事件。
铬(Cr)是不锈钢生产,钛合金和皮革生产、印染和电镀常用的重金属,其中适量的Cr3+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超量有毒,而Cr(VI)无论含量多少,都是致癌物质,我国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染水都规定了Cr(VI)的限值,湖南五矿铁合金公司非法排污,使居民饮用井水Cr(VI)高达22.57 mg/L,超标450倍。山西阳泉市也发生过井水Cr(VI)超标24.8倍。广西荔浦电镀排污导致Cr(VI)污染地表水的事故,最为严重的是2011年6月发生的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厂140余车、5222吨之多铬渣非法倾倒事件,留下了严重的环境隐患。
近3~4年发生在广西贺江违法偷排污水导致Cd,Tl等重金属污染,广西龙江河的Cd污染事故。而由于饮用水,农产品和空气污染造成的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童)血铅超标也时有发生。
我国土壤调查中也发现造成全国污染的是Pb,Cd,Hg,Cr,As,Ni,Cu,Zn,局部地区还有Mn,Co,Se,Sb,Tl,V,Mo,等污染。这类污染主要来自于有色金属矿开采、冶炼,化工,电镀,制革等。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些重金属及As,Se的环境污染防治及监测和相关污染源的监测任务相当繁重。
(资讯来源:《现代科学仪器》期刊,由“现代科学仪器网”官方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订阅权威资讯